1.用红色材料布置训练场,可以提高学生的情绪唤醒水平,这是利用了【 】
A. 自我暗示 B. 他人暗示
C. 环境暗示 D. 标志暗示
2.乒乓球正手(右手为例)发左侧下旋球的动作要点之一:拍面【 】
A. 稍后仰 B. 后仰
C. 稍前倾 D. 垂直
3.单元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有规模变化性和【 】
A. 进程变化性 B. 结构变化性
C. 运用变化性 D. 学理性
4.各项运动和身体训练的最基本项目是【 】
A. 田径运动 B. 球类运动
C. 垫上运动 D. 水上运动
5.制订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应该以【 】为准则。
A. 增强体质 B. 提高运动成绩
C. 培养意志品德 D. 全面发展体能
6.武术中抱拳礼的动作方法为“【 】,两手环抱于胸前,两臂撑圆,拳、掌与胸间距离为20~30厘米”。
A. 左掌右拳,左掌心贴于右拳面 B. 右掌左拳,右拳心贴于左拳面
C. 左掌右拳,左手指贴于右拳面 D. 右拳左掌,右手指贴于左拳面
7.关于运动中的合理呼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谨慎应用憋气方法 B. 增大呼吸道阻力,避免用嘴呼吸
C. 加大呼吸深度,控制呼吸频率 D. 周期性运动应注意呼吸节奏
8.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患【 】
A. 坏血病 B. 佝偻病
C. 骨质疏松症 D. 夜盲症
9.下列关于肥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儿童肥胖多属于单纯性肥胖 B. 儿童肥胖多属于大细胞肥胖
C. 成年男性肥胖多属于臀部型肥胖 D. 继发性肥胖与疾病无关
10.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是【 】
A. 发展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B. 提高学生竞技运动水平
C. 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发展
D. 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
1.队列练习中,立正的预令是【 】
A. 立 B. 正
C. 立正 D. 没有预令
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A. 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 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 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 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3.肌肉活动时由于肌肉内部各蛋白分子相互摩擦产生的内部阻力称为【 】
A. 粘滞性 B. 伸展性
C. 弹性 D. 兴奋性
4.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的是【 】
A. 骨 B. 骨骼肌
C. 关节 D. 神经系统
5.根据动作的技术结构,可把体操中的技巧动作分为平衡动作和【 】
A. 用力动作 B. 摆动动作
C. 翻腾动作 D. 抛接动作
6.篮球运动员在跑动中突然改变方向的一种脚步动作称为【 】
A. 变速跑 B. 侧身跑
C. 变向跑 D. 后退跑
7.铁人三项充分体现了对技巧和耐力的考验,2000年成为悉尼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由1.5千米游泳、10千米的长跑和【 】的自行车组成。
A. 30千米 B. 25千米
C. 35千米 D. 40千米
8.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 】,无论是简单的手足动作还是复杂的全身动作,都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枢纽、骨骼肌收缩为动力来实现的。
A. 40%~50% B. 50%~60%
C. 60%~70% D. 70%~80%
9.《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从【 】学段开始,要求学生“掌握有一定难度的基本身体活动方法”。
A. 水平一 B. 水平二
C. 水平三 D. 水平四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路:学生前后重叠成一行叫路
B. 翼:指队伍的两端
C. 列:学生左右并列成一排叫列
D. 基准学生:每一排的排头称为基准学生
1.某体育教师上游泳课,也正在向学生讲解爬泳的手臂动作,爬泳手臂入水的顺序为【 】
A. 上臂→肘→前臂→手 B. 肘→前臂→上臂→手
C. 前臂→肘→手→上臂 D. 手→前臂→肘→上臂
2.学校体育在解决与之有关的各项任务中,应以下列哪项任务为中心?【 】
A. 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B. 提高体育意识
C. 增强体质 D. 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
3.现代羽毛球运动起源于【 】,1939年由国际制定了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羽毛球规则。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中国
4.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在跑动中未接稳球,掉在脚上弹出去3米,此时该名运动员拿起球并开始运球进行比赛,该名运动员的动作属于【 】
A. 脚踢球违例 B. 带球走违例
C. 合法 D. 非法运球违例
5.标准羽毛球双打比赛场地的长与宽分别是【 】
A. 12.10米、6.08米 B. 13.40米、5.18米
C. 18.80米、6.20米 D. 13.40米、6.10米
6.为了给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宜选用【 】
A. 慢速示范 B. 重点示范
C. 常速示范 D. 静止示范
7.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于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可直接模仿的动作可采用【 】
A. 正面示范 B. 背面示范
C. 侧面示范 D. 镜面示范
8.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的教育家是【 】
A. 卢梭 B. 洛克
C. 夸美纽斯 D. 斯宾塞
9.不属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依据的是【 】
A. 体育教学目标的需求
B. 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C. 人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D. 体育教学多功能的体现
10.【 】是指为了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所采取的保证措施和手段。
A. 体育教学手段 B. 体育教学原则
C. 体育教学方法 D. 体育教学组织
1.大众传媒中的体育信息有助于学生【 】的形成。
A. 体育态度和价值观 B. 体育兴趣和价值观
C. 体育知识和价值观 D. 体育认知和价值观
2.途中跑是中长跑的主要阶段。后蹬是途中跑技术的主要环节,后蹬动作应该迅速而积极,依次伸展髋、膝、踝3个关节,后蹬角度一般为【 】左右。
A. 55° B. 50°
C. 45° D. 40°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能的依据是【 】规律。
A. 人体机能活动能力变化 B. 认识事物
C. 超量恢复 D. 动作技能形成
4.下列不属于年度训练计划类型的是【 】
A. 单周期训练计划 B. 双周期训练计划
C. 多周期训练计划 D. 月周期训练计划
5.为了有效地发展体能,教师要控制和调节的基本要素是【 】
A. 身体素质 B. 运动能力
C. 身体健康 D. 负荷与休息
6.“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要正确看待和引导学生客观对待个体上的差异”属于【 】原则的基本要求。
A. 体验乐趣 B. 因材施教
C. 提高认知 D. 关注差异
7.运动技能形成的第二阶段是【 】
A. 运动技能稳定阶段 B. 运动技能获得阶段
C. 运动技能自动化阶段 D. 运动技能改正阶段
8.身体的一部分或者还有另一部分悬挂在器械上的姿势称为【 】
A. 支撑 B. 悬垂
C. 摆动 D. 倒立
9.【 】是生命的基础,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机体生长、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的材料。
A. 脂肪 B. 蛋白质
C. 糖类 D. 维生素
10.【 】的颁布标志着中国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使体育完全纳入法治轨道。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B. 《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
C. 《运动员等级制度》 D. 《裁判员等级制度》
1.排球技术的移动步法主要包括【 】
A. 并步、滑步、交叉步、跨步、跑步
B. 并步、交叉步、前进步、攻击步、跳步
C. 滑步、交叉步、跨步、跑步、前进步
D. 滑步、交叉步、攻击步、跳步、绕前步
2.下列关于准备活动生理作用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增强氧运输系统的机能 B. 使体温升高
C. 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水平 D. 利于散热
3.足球整体进攻战术中,依据进攻的区域,整体进攻战术可分为【 】
A. 快速反击、层次进攻和破密集防守进攻
B. 边路进攻、中路进攻和转移进攻
C. 边路进攻、中路进攻和层次进攻
D. 快速反击、转移进攻和破密集防守进攻
4.被称为人体所需的“第七大营养素”的是【 】
A. 矿物质 B. 膳食纤维
C. 无机盐 D. 维生素
5.2008年第【 】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
A. 27 B. 28
C. 29 D. 30
6.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心率最好控制在最大心率的【 】之间。
A. 50%~60% B. 60%~70
C. 60%~80% D. 70%~80
7.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把运动技能的形成划分为【 】
A. 认知定向阶段、动作的联结阶段、协调完善阶段
B. 个性阶段、动作的联结阶段、协调完善阶段
C. 认知定向阶段、个性阶段、协调完善阶段
D. 认知定向阶段、动作的联结阶段、个性阶段
8.体育教学中须体现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身体活动性,使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有效、合理,以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其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传承体育文化 B. 注重体验运动乐趣
C. 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 D. 安全运动和安全教育
9.对正在三分线外投篮的队员犯规,投中有效再加罚一次,投不中时应罚【 】
A. 一次 B. 两次
C. 零次 D. 三次
10.下列不属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必测项目的是【 】
A. 中长跑 B. 身高
C. 体重 D. 肺活量
1.下列属于篮球防守战术基础配合的是【 】
A. 传切配合 B. 掩护配合
C. 策应配合 D. 夹击配合
2.提膝勾手亮掌这一动作通常运用什么呼吸法?【 】
A. 沉 B. 聚
C. 提 D. 托
3.篮球的传球,双手持球于腹前或腹侧,传球时两臂前送,手指由下往上翻转,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指端用力拨球,将球柔和地传出,此传球动作为【 】
A. 双手低手传球 B. 隐蔽传球
C. 双手胸前传球 D. 双手反弹传球
4.体育能力既有一般能力的特征,又有一种特殊能力,是由个体的【 】、运动技术及技能所构成的一种身心品质的综合体。
A. 体育道德、体育特长 B. 体育智慧、体育道德
C. 体育特长、体育知识 D. 体育智慧、体育知识
5.体育教学过程的五大规律是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规律、【 】
A. 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 B. 体验运动健身的规律
C. 体验运动成功的规律 D. 体验运动竞赛的规律
6.田径运动中,投掷项目不包括【 】
A. 推实心球 B. 掷铁饼
C. 掷标枪 D. 链球
7.排球【 】年传入中国。
A. 1901 B. 1915
C. 1905 D. 1895
8.下列选项中,属于肌肉动力性工作的是【 】
A. 向心工作 B. 支持工作
C. 加固工作 D. 固定工作
9.人的颈椎共有【 】块。
A. 6 B. 7
C. 8 D. 9
10.语言法是体育课堂的基本教学方法之一,下列不属于语言法的是【 】
A. 讲解法 B. 问答法
C. 讨论法 D. 演示法
1.学习领域是指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 】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A. 性质 B. 特性
C. 多少 D. 类别
2.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叫作【 】
A. 肺通气 B. 肺换气
C. 内呼吸 D. 外呼吸
3.国际网联负责指导四大公开赛,即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法国网球公开赛、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和【 】
A. 英国网球公开赛 B. 德国网球公开赛
C. 美国网球公开赛 D. 俄罗斯网球公开赛
4.当今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踏跳缓冲阶段,膝关节在最大缓冲时刻的角度约为【 】
A. 125° B. 135°
C. 145° D. 155°
5.“练习者主要是依靠动作的比较与外部反馈来学习,通过视听信息进行模仿练习,示范与指导对于学习尤为重要”,这是指动作技能形成中的【 】阶段。
A. 协调完善 B. 动作的联结
C. 认知定向 D. 动作自动化
6.有一位体育教师品行不良,在自己情绪不好时常侮辱学生,影响恶劣,一次课中将学生踢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应【 】
A. 给予行政处分 B. 解聘
C.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 承担民事责任
7.体育习惯是指特定【 】的刺激和个体体育参与活动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
A. 场地、器材 B. 时间
C. 情境 D. 指导者
8.【 】属于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
A.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B. 社会制约性规律
C. 认识规律 D. 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
9.铅球比赛三次试掷结束后,成绩较好的前8名运动员进入后三轮,试掷顺序按【 】排。
A. 成绩倒序 B. 成绩优先
C. 前三轮顺序 D. 抽签决定
10.余弦丈量法只要有一个丈量的基准点,就可以计算和向外丈量各条分道上所需要的位置,也称【 】
A. 直接丈量法 B. 经纬仪丈量法
C. 正弦丈量法 D. 放射丈量法
1.评定生理负荷量,最简便易行的实用指标是【 】
A. 心率 B. 血压
C. 肺活量 D. 尿蛋白
2.广播操教学时,最宜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全班集体教学 B. 分组轮换
C. 分组不轮换 D. 班内个别指导
3.篮球运动的持球手法是传球的基础,而提高传球技术的关键是【 】
A. 球的落点 B. 双手持球
C. 合理的用力 D. 注意观察
4.骨骼肌的肌肉特性包括【 】
A. 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 B. 化学特性和生理特性
C. 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 D. 物理特性和伸展特性
5.体育课堂常规对课前的主要要求是缺席要请假,整理好服装,【 】
A. 站队快、静、齐 B. 提前到操场
C. 听讲不走神 D. 器材要齐全
6.“初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初步形成积极的体育学习态度”的描述,属于哪一方面的学习目标?【 】
A. 运动参与 B. 运动技能
C. 身体健康 D. 社会适应
7.新课程标准是按照水平来划分学段的,水平三相当于【 】
A. 小学三年级 B. 小学五、六年级
C. 小学三、四年级 D. 小学六年级
8.《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版)》小学阶段各年级必测项目为【 】
A. 50米跑、坐位体前屈、50×8往返跑
B. 50米跑、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
C. 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
D. 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
9.乒乓球基本战术包括接发球战术、对攻战术、拉攻战术和【 】
A. 搓攻战术 B. 接球抢攻战术
C. 对拉进攻战术 D. 攻防反搓战术
10.由软骨基质、纤维和软骨细胞组成的是【 】
A. 骨组织 B. 软骨组织
C. 脂肪组织 D. 骨网状组织
1.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 】速度。
A. 移动 B. 冲刺
C. 位移 D. 起跑
2.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称为【 】
A. 灵敏素质 B. 协调性
C. 柔韧素质 D. 速度素质
3.人体的中轴骨包括【 】和躯干骨。
A. 上肢骨 B. 颅骨
C. 下肢骨 D. 骨盆
4.正常血浆的pH值范围是【 】
A. 6.35~6.45 B. 6.65~7.65
C. 7.35~7.45 D. 7.65~7.85
5.在人体运动过程中,工作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称为【 】
A. 准备活动 B. 赛前状态
C. 稳定状态 D. 进入工作状态
6.蹦床时翻转保持的平衡属于【 】
A. 对称平衡 B. 静态平衡
C. 动态平衡 D. 以上都不是
7.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均含有的仪式是【 】
A. 开幕 B. 闭幕
C. 点火 D. 交接会旗仪式
8.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称之为【 】
A. 体育人口 B. 运动员
C. 体育锻炼者 D. 体育爱好者
9.在1500米以上的比赛中,最后一圈应以信号通知【 】,通常以铃声作为信号。
A. 第一名运动员 B. 前三名运动员
C. 前六名运动员 D. 每一名运动员
10.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和特点将游戏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创造性游戏、【 】
A. 传统游戏 B. 体育游戏
C. 有规则游戏 D. 民间游戏
1.如果在青少年时期经常进行大强度的训练,易导致心室壁【 】,造成心室腔减小,心输出量减少。
A. 离心性肥厚 B. 离心性变弱
C. 向心性变薄 D. 向心性肥厚
2.接发球时,把球垫给前排2号位队员,由他来传给3、4号位队员扣球的进攻战术是【 】
A. 插上 B. 中一二
C. 边一二 D. 以上都不对
3.下列关于心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B. 正常人一般为60~100次/分
C. 年龄越小,心率越慢 D. 心率变化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
4.适宜的锻炼强度应该在50%~80%,对应的脉搏频率应在【 】
A. 90~130次/分 B. 110~150次/分
C. 110~160次/分 D. 120~180次/分
5.在羽毛球正手握拍法中,小指与无名指在拍柄末端稍紧的主要目的是【 】
A. 利用手腕发力 B. 不使球拍脱手
C. 便于控制球的落点 D. 以上均不对
6.科学假设的特点是【 】
A. 假设可以与已知事实相矛盾
B. 假设可以与证实为正确的理论相矛盾
C. 假设是任意的猜测
D. 假设要具有可验证性
7.女生的胸廓、胸围、呼吸差均小于男生,呼吸肌弱,呼吸频率快,肺活量为男生的【 】
A. 50% B. 60%
C. 70% D. 80%
8.小组合作学习中,最常采用的分组形式有【 】
A. 同质分组 B. 异质分组
C. 随机分组 D. 友伴分组
9.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练习)负荷的安排应遵循【 】
A. 体育运动认知规律 B. 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
C.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D. 体验运动乐趣规律
10.奥运会五环从左到右的颜色为【 】
A. 蓝、黄、黑、绿、红 B. 蓝、黑、黄、绿、红
C. 蓝、黑、黄、绿、白 D. 红、绿、黑、黄、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