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育教学中交往手段的特质性是指师生交往以非语言为主的【 】
A.身体语言或手势语言、形态语言
B.身体语言或体势语言、手势语言
C.表情语言或体势语言、形态语言
D.身体语言或体势语言、形态语言
2.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表现出独立和创造的积极态度,体现了体育教学的哪一特性?【 】
A.条件性
B.客观性
C.目标性
D.主体性
3.儿童少年力量训练有敏感期,女孩【 】时绝对力量增长速度很快。
A.13~15岁
B.10~13岁
C.14~16岁
D.8~10岁
4.进行弓步冲拳教学时,应做【 】
A.侧面示范
B.慢速示范
C.分解示范
D.正面示范
5.为取得优异成绩,运动员最适宜的赛前心理状态是【 】
A.过分激动状态
B.战斗准备状态
C.盲目自信状态
D.冷漠状态
6.晕厥发生的主要机理是【 】
A.脑部一时供血不足
B.循环功能障碍
C.急性心功能衰竭
D.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7.脑组织、心肌和骨骼肌的运动要靠【 】提供能量。
A.矿物质
B.维生素
C.无机盐
D.碳水化合物
8.【 】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A.体育与健康课
B.课外体育活动
C.课外运动训练
D.体育竞赛
9.在跳高比赛中,运动员在某一高度试跳失败2次,请求在这一高度免跳,那么其在下一高度时有【 】次试跳机会。
A.1
B.2
C.3
D.0
10.足球比赛时间上、下半场各45分钟,中场休息不超过【 】分钟。
A.5
B.10
C.15
D.20
11.在篮球比赛中,掷界外球时,当裁判递交球后,掷球队员必须在几秒内将球掷入场内,否则应判为违例?【 】
A.3秒
B.5秒
C.7秒
D.9秒
12.体育课堂常规对课前的主要要求是缺席要请假,整理好服装,【 】
A.站队快、静、齐
B.提前到操场
C.听讲不走神
D.器材要齐全
13.下面不是发展体能的原则是【 】
A.全面性和适量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健康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4.在体育教学中,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 】
A.器材
B.情景
C.音乐
D.人物
15.体育课程设计应是【 】的,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得到丰富的发展。
A.有目的、有要求
B.有目的、有标准
C.有计划、有目的
D.有计划、有要求
16.篮球战术中,进攻队员背对或侧对球篮接球后,通过多种传球方式与外线队员的空切、绕切相结合,借以摆脱防守、创造各种里应外合进攻机会的配合方法是【 】
A.掩护配合
B.传切配合
C.突分配合
D.策应配合
17.肌糖原在运动中的主要作用是【 】
A.补充血糖的消耗
B.供给能量
C.储存葡萄糖
D.维持血糖的水平
18.篮球、足球过人的动作属于【 】速度。
A.反应
B.动作
C.位移
D.灵敏
19.决定田径投掷项目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用力大小
B.出手角度
C.出手初速度
D.用力时间
20.在前滚翻教学中,正确的保护帮助方法是【 】
A.拉、扶、送
B.挡、扯、搓
C.按、扶、推
D.推、送、抬
1.夜盲症是指在黑夜中不能辨别周围事物,主要是由于体内缺乏【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K
D.维生素D
2.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战术目的而决定的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是【 】
A.战术意识
B.战术观念
C.战术知识
D.战术行动
3.背越式跳高中,若采用走步式丈量法丈量助跑线,则应从起跳点沿横杆平行方向向前自然走5步,再向右转成直角向前自然走6步做标点,再向前走【 】步,画起跑点。
A.4
B.7
C.5
D.9
4.“快、准、狠、变、转”是【 】项目的制胜因素。
A.乒乓球
B.羽毛球
C.排球
D.篮球
5.以下属于轻器械体操活动的是【 】
A.沙袋操
B.基本部位操
C.角力游戏
D.舞蹈
6.体育游戏的创编技法多种多样。下列属于体育游戏创编技法之一的是【 】
A.变化法
B.想象法
C.综合法
D.讨论法
7.苏迪曼杯比赛是羽毛球【 】锦标赛。
A.混合团体
B.双打
C.单打
D.混合单打
8.体育活动课中不小心把膝盖擦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 】
A.用生理盐水清洗
B.用酒精清洗
C.用碘酒清洗
D.用紫药水清洗
9.100米跑的重要供能系统是【 】
A.ATP—CP系统
B.ATP—CP和乳酸能系统
C.乳酸能和有氧氧化系统
D.有氧氧化系统
10.接力跑时,负责为第一棒运动员准备接力棒。该组比赛结束后,及时收回接力棒的为【 】
A.径赛裁判长
B.发令员
C.召回员
D.助理发令员
11.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习阶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指导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12.肌肉收缩时张力改变而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为【 】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强直收缩
D.单收缩
13.判断运动性疲劳最简易的指标是【 】
A.心率
B.心电图
C.尿蛋白
D.血压
14.在篮球四角传球练习中,要求学生双手胸前传接球,在移动时应做到【 】跑侧身接球。
A.加速
B.快速
C.直线
D.弧线
15.在教授学生练习广播体操或跳远的腾空挺身等动作时,可以采用表象训练的方法,下列关于表象训练的顺序描述正确的是【 】
A.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成套动作→完整动作→模拟比赛
B.单个动作→完整动作→组合动作→成套动作→模拟比赛
C.成套动作→单个动作→完整动作→组合动作→模拟比赛
D.单个动作→组合动作→完整动作→成套动作→模拟比赛
16.分析理解教材是教师对教材从整体上做详尽分析,理解教材的特点,分析其内涵,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 】,从而为组织处理好教材奠定扎实基础。
A.注重教材的内在联系
B.把握知识结构
C.探索教材教学意义
D.理清教材知识点
17.以下行为最有可能导致艾滋病传播的是【 】
A.共同进餐
B.拥抱握手
C.共用剃须刀
D.共用卫生间
18.体育与健康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 】
A.实践能力
B.应用能力
C.探究能力
D.学习能力
19.在羽毛球比赛中,每局双方打到20平后,一方领先【 】分算该局获胜。若双方打成29平后,一方领先【 】分算该局获胜。
A.1;1
B.1;2
C.2;1
D.2;2
20.体育教师特殊的专业能力是精力充沛、体魄健壮和【 】
A.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B.课余运动训练能力
C.课题科研创新能力
D.教育设计实施能力
章节题库,历年真题,模拟试卷,名师题库,试题解析
1.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前臂的外侧指的是桡侧
B.远离身体表面称之为浅
C.小腿的外侧指的是腓侧
D.四肢的近躯干端为近端
2.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 】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A.身体练习
B.运动技能练习
C.身体活动
D.体育活动
3.间歇重复练习法的特点是对【 】予以适当控制。
A.运动负荷
B.练习形式
C.练习后的休息
D.完成动作的方法
4.体育活动中,长跑所使用的呼吸方式通常有【 】
A.胸式呼吸与口呼吸
B.腹式呼吸与口呼吸
C.胸式呼吸与无意呼吸
D.有意呼吸与无意呼吸
5.运动动机可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相对于间接动机来说,直接动机的特征是【 】
A.持续时间长、作用力大
B.持续时间短、作用力大
C.持续时间长、作用力小
D.持续时间短、作用力小
6.山羊分腿腾越练习中,学生在第二腾空时上体抬起,伸展不充分,应重点改进【 】
A.助跑技术
B.起跑技术
C.推手技术
D.落地技术
7.能有效发展绝对力量的训练负荷是【 】
A.1~5RM
B.6~10RM
C.11~15RM
D.20~30RM
8.如果将两种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会出现红细胞彼此聚集成团,这种现象称为【 】
A.红细胞黏连
B.红细胞凝集
C.红细胞特异
D.红细胞抗原
9.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有锻炼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原则。
A.针对性
B.实效性
C.开放性
D.渐进性
10.采用体育问卷调查,对同一群体进行先后两次同样的测试,其结果是为了检验【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1.有降低运动员血脂效果的是【 】
A.力量练习
B.平衡能力
C.柔韧性
D.有氧代谢运动
12.各项运动和身体训练的最基本项目是【 】
A.田径运动
B.球类运动
C.垫上运动
D.水上运动
1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安全教育始于【 】的运动技能领域。
A.水平一
B.水平二
C.水平三
D.水平四
14.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包括身体机能活动的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体育学习的心理规律、身体锻炼的规律、【 】的规律。
A.教育学
B.心理学
C.环境学
D.生物学
15.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其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
①运动强度②运动密度③运动时间④运动次数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游戏具有以下特点:自由性、趣味性、【 】、社会性、实践性。
A.灵活性
B.教育性
C.娱乐性
D.虚构性
17.体育教学中,中长跑的教学难点是【 】
A.动作频率
B.节奏感
C.呼吸方法
D.起跑速度
18.武术弓步的动作要点是【 】
A.挺胸
B.塌腰
C.沉髋
D.以上三点
19.教师自编了一套涵盖游泳、射箭等动作元素的徒手操。该创编方法属于【 】
A.完整创编
B.移植创编
C.情景创编
D.改变节奏创编
20.呼吸系统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总称,其中呼吸道不包括【 】
A.支气管
B.气管
C.鼻
D.肺
1.关于鱼跃前滚翻动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半蹲、两臂后举开始
B.身体在空中含胸稍屈髋、两腿伸直
C.保护者站在练习者右侧顺势托其臂
D.低头要及时,滚翻紧团身
2.根据肌肉收缩的张力和长度变化,运动生理学将肌肉收缩形式分为【 】三类。
A.缩短收缩、拉长收缩、等动收缩
B.缩短收缩、等动收缩、等长收缩
C.缩短收缩、拉长收缩、等长收缩
D.等动收缩、拉长收缩、等长收缩
3.乒乓球运动起源于【 】
A.英国
B.瑞典
C.法国
D.中国
4.下列不属于反映运动负荷量大小的指标的是【 】
A.次数
B.速度
C.重量
D.距离
5.儿童少年时期超负荷的运动量会使骨【 】
A.加快生长
B.过早骨化
C.骨小梁重新配布
D.骨密质增厚
6.篮球比赛中,当犯规【 】后,会被罚下场。
A.两次
B.三次
C.四次
D.五次
7.将新学习的材料和头脑中已有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联系起来,促使大脑对信息的理解的策略属于【 】
A.练习策略
B.选择性注意策略
C.体育学习认知—调控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8.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投篮技术中正确的持球方法?【 】
A.五指自然张开
B.掌心触球
C.指根及其以上部位都能触及球
D.球体的重力作用线落在食指和中指的指根部位
9.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称为【 】
A.变换训练法
B.循环训练法
C.间歇训练法
D.负重训练法
10.在体育教学中的探究学习主要不是局限于资料的收集整理,而是强调对运动技能和一些身体练习手段的【 】、迁移、运用及创新。
A.辨析
B.验证
C.感悟
D.选择
11.热射病的特征表现是【 】
A.高热、无汗、昏迷
B.高热、肌肉疼痛、轻度脱水
C.多汗、肌肉疼痛、痉挛
D.头晕、多汗、轻度脱水
12.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被称为【 】
A.向心收缩
B.离心收缩
C.等张收缩
D.等动收缩
13.为了加强进攻,排球比赛中应将右手扣球的强攻队员换到【 】
A.四号位
B.三号位
C.二号位
D.一号位
14.耐力运动的能量供应绝大部分是由【 】
A.有氧代谢供给
B.无氧代谢供给
C.脂肪代谢供给
D.基础代谢供给
15.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16.排球比赛中,“心跟进”防守又称为【 】防守。
A.“3号位跟进”
B.“4号位跟进”
C.“5号位跟进”
D.“6号位跟进”
17.人民教育出版社于【 】年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材,第一次明确提出“学校体育应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的指导思想。
A.1959
B.1960
C.1961
D.1962
18.篮球比赛中,进攻一方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投篮出手,否则被判为【 】
A.3秒违例
B.5秒违例
C.8秒违例
D.24秒违例
19.1900年第二届现代奥运会正式设立了足球比赛项目,该项目起源于【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意大利
20.摆动腿下栏着地时,只有什么关节可以缓冲?【 】
A.踝关节
B.髋关节
C.膝关节
D.内肘关节
1.“口令与指示”属于以下哪种体育教学方法?【 】
A.语言法
B.直观法
C.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D.游戏与竞赛法
2.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训练原则有竞技需要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安排原则、【 】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直观教练原则、适时恢复原则。
A.适时负荷
B.适当负荷
C.变化负荷
D.适宜负荷
3.支撑摆动前摆挺身下,当向前摆动到接近【 】时,两手推杠,使身体向杠外平移。
A.杠面
B.最高点
C.水平
D.重心
4.篮球技术的初始阶段,教师示范是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 】
A.原理
B.要素
C.自动化
D.表象
5.在徒手操动作教学中,教师常用的动作示范方式为【 】
A.正面示范
B.背面示范
C.镜面示范
D.侧面示范
6.足球射门时,摆动腿膝关节伸的原动肌是【 】
A.股四头肌
B.肱二头肌
C.臀大肌
D.股后肌群
7.某学生因溺水被救,两名施救者及时施救,在对其做胸外心脏按压时,每做【 】次胸外心脏按压,做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
A.20
B.30
C.15
D.40
8.比赛期对应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 】
A.形成阶段
B.保持阶段
C.消退阶段
D.恢复阶段
9.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运动技能,若需要巩固技能,则体育教师应使用【 】
A.持续训练法
B.重复训练法
C.间歇训练法
D.循环训练法
10.在体育教学的原则中,主要解决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的是【 】
A.适宜运动负荷原则
B.个性适应性原则
C.巩固提高原则
D.身心全面发展原则
11.快速跑由下列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决定跑的速度最主要的部分是【 】
A.起跑
B.疾跑
C.途中跑
D.终点冲刺
12.学生学会了羽毛球基本技能后再学习网球,不利于网球基本技能的学习,这是属于【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13.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前提与基础是【 】
A.学校领导观念的转变
B.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C.学生观念的转变
D.学生家长观念的转变
14.下列哪个运动项目是新兴运动项目?【 】
A.乒乓球
B.轮滑
C.足球
D.篮球
15.足球脚背内侧踢定位球时,应击球的【 】
A.侧中部
B.侧下部
C.后中部
D.后下部
16.在跳远比赛中,出现【 】不应判试跳失败。
A.从起跳板两端之外起跳
B.运动员在抵达起跳板之前起跳
C.起跳后,在第一次接触落地区前接触了落地区外的地面
D.在起跳过程中,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分触及起跳线以前的地面
17.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优秀行为进行肯定是一种【 】
A.批评
B.说服
C.表扬
D.评比
18.中等负荷强度的体育课的心率指数为【 】
A.1.2以下
B.1.5~1.79
C.1.2~1.49
D.1.8~1.99
19.影响骨生长的内因是【 】
A.食物
B.机械力
C.激素
D.体育锻炼
20.在粗略掌握体操动作阶段,教师对保护与帮助的运用,一般以【 】为主。
A.保护
B.帮助
C.保护与帮助交替运用
D.脱保、独立完成
1.体育与健康课程三维课程目标指的是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过程与考核
B.体验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计划与实施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指标是【 】
A.心理、生理、素质
B.形态、机能、素质
C.身高、体重、肺活量
D.体适能、心肺功能、运动能力
3.清政府于【 】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操科,该新学制的实行,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
A.1901
B.1902
C.1903
D.1904
4.技术动作较轻松自如、有节奏感、稳定,能比较顺利和连贯地完成完整动作技术。但是遇到一些新异刺激时,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重新出现。此动作特征属于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 】
A.巩固过程
B.泛化阶段
C.动作自动化阶段
D.分化阶段
5.新课程标准下,单元教学计划是指【 】
A.某一技术动作的教学方案
B.学期教学计划
C.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是一种教学内容集合的表述
D.课时教学计划
6.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 】
A.全面锻炼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的身体发育
B.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C.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定基础
D.掌握“三基”
7.用于帮助练习者稳定重心,维持身体平衡的手法为【 】
A.送
B.挡
C.托
D.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列是横队的量词
B.路是纵队的量词
C.排尾是纵队最后一名或横队左翼者
D.排头是队伍的基调
9.体育科学研究中,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准确
B.知识
C.创造
D.读书
10.下列选项中,克服自身体重阻力的练习项目有【 】
A.跳绳;俯卧撑
B.杠铃;哑铃
C.拉力器;实心球
D.引体向上;壶铃
11.篮球裁判员宣判违例的程序是【 】
A.鸣哨同时做违例手势—做违例类型手势—指出比赛方向—递交或反弹传球
B.鸣哨同时做违例手势—指出比赛方向—做违例类型手势—递交或反弹传球
C.做违例类型手势—鸣哨同时做违例手势—指出比赛方向—递交或反弹传球
D.鸣哨同时做违例手势—做违例类型手势—递交或反弹传球—指出比赛方向
12.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小学阶段,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 】,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A.运动意识
B.运动习惯
C.创新能力
D.运动兴趣
13.三级跳远技术中的第一跳,又叫作【 】
A.跳跃
B.单足跳
C.跨步跳
D.挺身跳
14.体育动作技能是个体以一定的【 】为前提条件,通过运动学习而形成的,是一种潜在的能力倾向。
A.肌肉和神经机能
B.生理和心理机能
C.技术和技能水平
D.素质和运动技能
15.在田径教学中,学生学习动作技能要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由泛化到分化,再到【 】的发展过程。
A.基本掌握
B.熟练掌握
C.巩固提高
D.熟练运用
16.【 】是排球基本技术之一,也是攻击性最强的,最有效的进攻手段和夺取发球权与得分的主要方法。
A.传球
B.垫球
C.扣球
D.拦网
17.足球原地正面头顶球力量的主要来源是【 】
A.伸腿
B.转体
C.身体摆动
D.甩头
18.人体做加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通过前庭器官引起的感觉是【 】
A.触压觉
B.平衡觉
C.视觉
D.听觉
19.在投掷练习中,投掷【 】不变,出手角度适当才会获得最佳成绩。
A.高度
B.力量
C.动作
D.方向
20.【 】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教育要与体育相结合,要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
A.洛克
B.夸美纽斯
C.佩斯泰洛奇
D.卢梭
1.篮球运动中,常见的踝关节扭伤部位是【 】
A.外侧
B.内侧
C.前侧
D.后侧
2.下列跳高的空中动作中,最优的是【 】
A.跨越式
B.走步式
C.背越式
D.俯卧式
3.乒乓球快攻类打法依靠反手推挡和【 】技术,充分发挥快速多变的特点来调动对手。
A.正手攻球
B.搓中变线
C.打拉结合
D.拉吊结合
4.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 】两大部分组成。
A.口腔
B.食管
C.小肠
D.消化腺
5.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全力吸气后所呼出的【 】
A.最小气量
B.最大气量
C.最高气量
D.一般气量
6.50米×8往返跑测试是为了测试学生的速度、【 】及耐久力的发展水平。
A.灵敏
B.力量
C.平衡
D.转体
7.【 】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高分子,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
A.纤维素
B.蛋白质
C.糖类
D.脂类
8.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 】和生殖五方面的基本特征。
A.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
B.新陈代谢、兴奋性、刺激性、适应性
C.新陈代谢、兴奋性、反应性、适应性
D.新陈代谢、兴奋性、机体性、适应性
9.挺身式跳远的腾空动作,腹直肌工作的形式是【 】
A.近固定工作
B.上固定工作
C.下固定工作
D.无固定工作
10.初学者对于某一个运动技术有了初步的理解,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一些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也逐渐消除。此时,该初学者的运动技能处在【 】
A.泛化过程
B.分化过程
C.巩固过程
D.自动化过程
11.出现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24~48小时内和24~48小时后应进行的处理分别是【 】
A.热敷、热敷
B.冷敷、冷敷
C.冷敷、热敷
D.热敷、冷敷
12.教师在篮球教学中创设了“送情报”游戏。这体现了游戏创编原则的【 】
A.安全性
B.适应性
C.教育性
D.公平性
13.在体育锻炼后,应适当补充淡盐水,其主要作用是【 】
A.降温,维持体温稳定
B.消毒、杀灭细菌等病原体
C.维持体液代谢平衡
D.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14.当今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踏跳缓冲阶段,膝关节在最大缓冲时刻的角度约为【 】
A.125°
B.135°
C.145°
D.155°
15.以下选项中,判罚正确的是【 】
①篮球压在边线上判界外②排球压在边线上判界外
③足球压在边线上判界外④羽毛球单打球压在边线上判界外
A.①②
B.①②③
C.①
D.①②③④
16.一般将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环境因素、【 】、生活方式的行为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四个方面。
A.饮食结构因素
B.社会适应因素
C.生物遗传因素
D.自我保健因素
17.运动中出现肌肉拉伤时,应采用先【 】,再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的处理方法。
A.揉搓
B.冷敷
C.热敷
D.抖动
18.前后贯穿人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是【 】
A.垂直轴
B.冠状轴
C.矢状轴
D.额状轴
19.足球比赛中,运动员下列犯规行为不会被判罚红牌警告的是【 】
A.犯有暴力行为
B.用污言秽语或进行辱骂
C.未得到裁判许可故意离开比赛场地
D.经黄牌警告后,因犯规又被给予第二次黄牌警告
20.以下投篮方式中,使球前旋的是【 】
A.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B.原地双手胸前投篮
C.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
D.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
1.篮球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篮球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具体【 】
A.步骤
B.手段
C.计划
D.原则
2.根据跳高时过杆技术的不同,可将跳高分为【 】
A.俯卧式、滚式、背越式、跨越式、剪式
B.仰卧式、剪式、滚式、背越式、纵式
C.背越式、跨越式、仰卧式、俯卧式、剪式
D.剪式、滚式、纵式、仰卧式、跨越式
3.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是【 】
A.突发事件处理
B.说明与榜样
C.评比与表扬
D.批评与纠错
4.教学中遇到技术难度较大的项目,一般采用【 】
A.完整教学法
B.分解教学法
C.完整与分解相结合的教学法
D.随意进行
5.排球运动中,正面上手传球的正确击球点为【 】
A.胸前约一球距离
B.额前约一球距离
C.胸前约半球距离
D.额前约半球距离
6.不属于排球基本技术的是【 】
A.吊球
B.垫球
C.传球
D.发球
7.男子竞技体操项目是【 】
A.四大项
B.五大项
C.六大项
D.七大项
8.影响器械投掷远度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技术的掌握
B.器械出手的高度
C.器械出手的初速度和角度
D.空气对器械的阻力
9.短跑是以【 】为基础,以无氧代谢功能为特点的体育竞赛活动。
A.耐力素质
B.力量素质
C.灵敏素质
D.速度素质
10.长跑到达终点时,如运动员骤然站立不动,易发生昏倒,这是因为【 】
A.心收缩力减弱
B.体位改变
C.肌肉挤压作用骤停
D.呼吸运动减弱
11.110米栏的全程跑技术包括【 】、过栏技术、栏间跑技术、终点冲刺跑技术。
A.起跑技术
B.起跑至第一栏技术
C.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
D.跑进中攻栏技术
12.人体运动时,肌肉工作的直接能源是ATP,其最终的供能形式是【 】
A.有氧氧化供能和无氧氧化供能
B.磷酸原供能和乳酸能供能
C.糖原供能
D.蛋白质供能
13.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经常参加跳绳活动,可以提高【 】功能,发展弹跳力和身体协调性,增强耐力。
A.肾脏
B.代谢
C.心脏
D.代偿
14.队列练习时,听到“立正”口令后两脚尖应向外分开的角度约是【 】
A.40°
B.60°
C.80°
D.100°
15.体育态度是个体对外界对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 】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A.认知、情感、技能
B.认知、情感、行为意向
C.认知、技能、行为意向
D.情感、行为意向、技能
16.足球整体进攻战术中,依据进攻的区域,整体进攻战术可分为【 】
A.快速反击、层次进攻和破密集防守进攻
B.边路进攻、中路进攻和转移进攻
C.边路进攻、中路进攻和层次进攻
D.快速反击、转移进攻和破密集防守进攻
17.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 】
A.观赏性、竞技性、传统性
B.表演性、民族性、传统性
C.表演性、商业性、传统性
D.娱乐性、国际性、传统性
18.武术是以【 】为主要内容,以【 】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A.技击;功法、套路和搏斗
B.套路练习;搏斗
C.搏斗;套路练习
D.套路和搏斗;技击
19.2008年第【 】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
A.27
B.28
C.29
D.30
20.推铅球时,握好球后应将球放在【 】
A.肩部
B.锁骨窝
C.颈部
D.脸部
1.【 】进攻战术形式是排球进攻战术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战术形式。
A.“中一二”
B.“边一二”
C.后排插上
D.交叉换位
2.在动作的方向、路线较为复杂时采用【 】有利于教师领做和学生模仿。
A.背面示范
B.正面示范
C.镜面示范
D.侧面示范
3.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学习和练习方式,多种感觉参与,以动作记忆为主和受各种【 】因素的影响。
A.场地
B.情绪
C.游戏
D.器材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体育锻炼的目的?【 】
A.增强体质
B.增进健康
C.提高抗病能力
D.提高运动成绩
5.支撑跳跃是一项借助支撑的跳跃运动,整个动作包括【 】技术环节。
A.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B.助跑、起跳、支撑腾空、落地
C.助跑、起跳、推手、落地
D.助跑、腾空、推手、落地
6.排球比赛中,队员在处理球时,以头顶球过网,应视为【 】
A.连击
B.持球
C.得分
D.有效击球
7.下列不属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的是【 】
A.实践性
B.基础性
C.健身性
D.单一性
8.马拉松赛跑过程中,脂肪氧化供能起着节省【 】的作用。
A.糖和维生素
B.糖和蛋白质
C.维生素和蛋白质
D.糖和无机盐
9.唯一能被机体直接利用的单糖是【 】
A.果糖
B.半乳糖
C.葡萄糖
D.蔗糖
10.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1.【 】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A.体育兴趣
B.体育动机
C.体育行为
D.体育态度
12.【 】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A.娱乐体育
B.竞技体育
C.学校体育
D.社会体育
13.乒乓球比赛规则规定,一局为【 】
A.11分
B.15分
C.21分
D.25分
14.下列不属于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的是【 】
A.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
B.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C.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D.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15.同学甲所在班级要求每个同学选择一个体育模块学习,他所选的项目需要速度与爆发力,其技术动作的顺序是:预备→跑→起跳→腾空→挺身→落地→起身→向前走,甲所选项目是【 】
A.跳水
B.跳远
C.跳箱
D.足球
16.决定跳高成绩的主要因素有初速度、腾起角度、【 】
A.助跑和起跳相结合的技术
B.腾起瞬间身体重心高度
C.腾起后空中姿势的控制
D.落地后收腹举腿的技术动作
17.篮球场中,三分线距离篮筐中心垂直投影点的距离是【 】
A.5.85米
B.6.15米
C.6.25米
D.6.75米
18.足球比赛中承担特定防守任务的“清道夫”是【 】
A.拖后中卫
B.前锋
C.盯人中卫
D.前卫
19.学校组织一场足球赛,8个队,先采用两组单循环,取每组前两名,然后再进行交叉赛取相同名次进行决赛。若要分出前四名,共需【 】场比赛。
A.16
B.20
C.12
D.14
20.某教师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教学目标中提出,学生在垫球练习中注意与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带来的喜悦感。这体现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四个课程目标中的【 】
A.运动参与
B.运动技能
C.身体健康
D.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下列不属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必测项目的是【 】
A.中长跑
B.身高
C.体重
D.肺活量
2.按照各项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可将众多竞技项目分为【 】大类。
A.三
B.四
C.五
D.六
3.【 】是指足球运动员运用身体的有效部位,将运行中的球有目的接控在所需位置上的动作方法,是运动员获得球的主要手段。
A.抢球
B.断球
C.运球
D.接球
4.健美操队形设计最基本且首要的要求是【 】
A.变化流畅
B.对比鲜明
C.构图清晰
D.结合新颖
5.练习者在极限强度运动时,肌肉中的ATP和CP在【 】秒内就几乎耗竭。
A.5
B.10
C.15
D.20
6.根据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发育最快的系统是【 】
A.心血管系统
B.生殖系统
C.呼吸系统
D.神经系统
7.关于赛前或较大运动量之前,正确的补糖方案为【 】
A.前三天采用高糖膳食
B.赛前2~4小时补充果糖
C.赛前15分钟补充葡萄糖
D.以上都可以
8.根据生理学新陈代谢规律提出来的是【 】
A.人体心理规律
B.人体适应规律
C.身体认知规律
D.条件反射规律
9.在武术项目中,以“拦、拿、扎”为主要技术的是【 】
A.鞭术
B.枪术
C.刀术
D.棍术
10.【 】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集合,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将一次或一组内容分解成有机联系的几个部分,逐次进行反复学习和练习,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A.单元教学
B.分解教学
C.层次教学
D.反复教学
11.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于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可直接模仿的动作可采用【 】
A.正面示范
B.背面示范
C.侧面示范
D.镜面示范
12.篮球进攻战术基础配合包括【 】
A.传切、掩护、关门和夹击
B.掩护、抢断、策应和突分
C.传切、掩护、策应和突分
D.传切、掩护、突分和夹击
13.中长跑中的“第二次呼吸”出现在【 】
A.起跑阶段
B.途中跑阶段
C.“极点”出现后
D.冲刺阶段
14.终结性评价主要是以【 】评价的方式进行。
A.体育教学过程
B.学习效果
C.体育成绩
D.技能掌握程度
15.1968年,美国人福斯贝里首创了【 】跳高技术。
A.跨越式
B.俯卧式
C.背越式
D.跨步式
16.下列不属于课外体育活动的是【 】
A.早操、课间操
B.运动队训练
C.运动会
D.体育课篮球比赛
17.跳远比赛运动员完成试跳后,应向【 】走出落地区,否则判为试跳失败。
A.后
B.左前方
C.前
D.右前方
18.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要求是【 】
A.以长时间速度性练习为主
B.运动量的安排要合理,一般强度、密度可稍大一些
C.避免做过多的憋气动作
D.宜采用较多的耐力性及力量性练习
19.【 】年,中国女排顽强拼搏获得我国体育史上三大球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A.1980
B.1981
C.1982
D.1984
20.【 】是羽毛球比赛的最基本的战术。
A.打四方球
B.快拉快吊
C.发球抢攻
D.守中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