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造成儿童佝偻病是因为缺少【 】
A. 维生素B B. 维生素C
C. 维生素D D. 维生素E
2.体育与健康课程区别于竞技运动的主要特点是【 】
A. 教育性与基础性 B. 全体性与基础性
C. 基础性与选拔性 D. 全体性与选拔性
3.长期运动训练可使心壁结构发生适应性的变化,但不包括下列哪一选项?【 】
A. 心内膜 B. 心肌层
C. 心外膜 D. 心瓣膜
4.学校体育是指通过体育课教学、【 】和训练以及运动竞赛等形式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与智力发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个性特征的教育过程。
A. 早操 B. 课外体育锻炼
C. 课间操 D. 小型多样活动
5.现代足球的诞生日是【 】
A. 1857年10月26日 B. 1863年10月26日
C. 1836年10月26日 D. 1683年10月26日
6.在热的环境中运动会造成正的热平衡,而使体温升高,从事体育运动的最佳体温是【 】,骨骼肌的温度是【 】
A. 38.5℃;36.5℃ B. 39.5℃;38.5℃
C. 38.0℃;37.2℃ D. 37.2℃;38.0℃
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乒乓球基本比赛制度为循环制和淘汰制
B. 乒乓球团队赛采用五场三胜制
C. 在双打比赛中,一局首先发球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首先接发球
D. 乒乓球网高13.25厘米
8.如果将两种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会出现红细胞彼此聚集成团,这种现象称为【 】
A. 红细胞黏连 B. 红细胞凝集
C. 红细胞特异 D. 红细胞抗原
9.下列选项中,属于运动系统的是【 】
A. 肺部 B. 小肠
C. 心脏 D. 骨骼肌
10.下列体育活动中,最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等心理品质的是【 】
A. 慢走 B. 快走
C. 跳山羊 D. 乒乓球
1.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 】三方面因素决定的。
A. 竞技能力、竞技状态、比赛条件
B. 比赛发挥、先天性能力、后天性能力
C. 竞技规则、评定手段、裁判员业务水准
D. 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2.两臂侧平举时,肩关节的转动轴是【 】
A. 垂直轴 B. 矢状轴
C. 冠状轴 D. 额状轴
3.接力跑中,接棒人的手臂自然向后伸出,掌心向后,拇指与其他四指向下,传棒人将棒向前上方送入接棒人手中,这种传棒方法称为【 】
A. 下压式 B. 前推式
C. 上挑式 D. 平移式
4.奥运会吉祥物是一届奥运会的独特标志和最有代表意义的纪念品,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 】
A. “冬梦” B. “雪容融”
C. “飞跃” D. “冰墩墩”
5.逆时针弯道跑时,身体应向【 】倾斜。
A. 右 B. 左
C. 前 D. 后
6.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经常参加跳绳活动,可以提高【 】功能,发展弹跳力和身体协调性,增强耐力。
A. 肾脏 B. 代谢
C. 心脏 D. 代偿
7.一般用作调整步距的羽毛球移动步法是【 】
A. 并步 B. 交叉步
C. 垫步 D. 蹬转步
8.在投掷练习中,投掷【 】不变,出手角度适当才会获得最佳成绩。
A. 高度 B. 力量
C. 动作 D. 方向
9.下列踢毽子基本技法,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盘踢—足内侧踢 B. 绷踢—肩膀踢
C. 拐踢—单足外踢 D. 磕踢—膝盖踢
10.下列不属于影响接力跑成绩的因素是【 】
A. 传接棒的时机
B. 接棒队员起动标志线的确定
C. 传接棒队员在接棒瞬间的获益距离
D. 传棒队员各阶段的起跑姿势
1.肌组织是由特殊分化的【 】所组成的。
A. 肌细胞 B. 横纹肌
C. 肌原纤维 D. 随意肌
2.练习轨迹是指进行练习时【 】
A. 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移动的路线 B. 练习的形式
C. 身体姿势 D. 器械运动的路线
3.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 】
A. 刚柔并济、快慢相间、呼吸和意念相配合
B. 柔和自然、洒脱灵活
C. 体松心静,缓慢柔和,动作、呼吸和意念相配合
D. 刚劲有力、快慢相间、洒脱灵活
4.运动中出现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后,不正确的应急处理方式是【 】
A. 冷疗 B. 加压包扎
C. 抬高伤肢 D. 按摩
5.夜盲症是指在黑夜中不能辨别周围事物,主要是由于体内缺乏【 】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K D. 维生素D
6.由国家教委体育司组织编写的《体育心理学》一书,经部分院校试用后于【 】年正式出版。
A. 1985 B. 1987
C. 1989 D. 1990
7.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保证其正常机能的必需条件是【 】
A. 人体外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B. 人体形态的相对稳定性
C. 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 人体排泄的相对稳定性
8.下列不属于体育游戏教学原则的是【 】
A. 娱乐性 B. 趣味性
C. 安全性 D. 教育性
9.羽毛球运动中,搓球、勾球、扑球等网前击球技术常能直接得分或创造下一拍进攻的机会,它的要求一般不包括【 】
A. 击球点高 B. 一致性好
C. 反应快 D. 对方出现空位
10.踏步时听到“前进”的口令,在换齐步或跑步行进之前,应继续踏【 】
A. 一步 B. 两步
C. 三步 D. 四步
1.在篮球比赛中,当一名队员在后场获得控制活球的机会时,他所在的队必须【 】使球进入他的前场。
A. 在3秒内 B. 在5秒内
C. 在8秒内 D. 在10秒内
2.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协调运动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称为【 】
A. 状态反射 B. 翻正反射
C. 姿势反射 D. 牵张反射
3.对20世纪学校体育发展影响最大的三个国家是【 】
A. 英国、日本、美国 B. 英国、美国、苏联
C. 奥地利、美国、苏联 D. 奥地利、美国、中国
4.下列选项不属于现代跳远技术特点的是【 】
A. 助跑距离逐渐增加
B. 获得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度
C. 起跳前达到了最高跑速
D. 落地点在身体重心投影点较近的地方
5.初中阶段每学年体育教学时数为【 】学时。
A. 108 B. 54
C. 72 D. 144
6.武术弓步的动作要点是【 】
A. 挺胸 B. 塌腰
C. 沉髋 D. 以上三点
7.体育课运动密度是指【 】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A. 准备活动时间 B. 讲解与示范时间
C. 身体练习时间 D. 分析与总结时间
8.下列选项中,【 】体育项目发源于中国。
A. 排球 B. 网球
C. 武术 D. 乒乓球
9.乒乓球击球的第一个环节是【 】
A. 移动 B. 控位
C. 判断 D. 击球
10.在锻炼过程中,小王需要测定心率以调控运动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触压手腕的桡动脉计数脉搏来测定心率
B. 为了准确测定运动时的心率,须在运动结束5分钟后测量
C. 在运动过程中,心率与运动强度成反比
D. 靶心率提供了无氧运动时安全有效的心率范围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体育课程实施本质的一项是【 】
A. 适应性 B. 复杂性
C. 现实性 D. 创造性
2.蹲踞式跳远时,【 】的时间相对挺身式跳远较长。
A. 助跑 B. 缓冲
C. 腾空步 D. 起跳
3.重复训练法类型当中,普遍用于糖酵解供能条件下的运动技术、战术和素质的训练是【 】
A. 短时间重复训练法
B. 中时间重复训练法
C. 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D. 超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4.奥林匹克文化源于【 】
A. 古印度 B. 古罗马
C. 古巴比伦 D. 古希腊
5.体操中的队列队形分为队列练习和队形练习两部分。队列练习有原地队列动作和行进间队列动作。下列不属于队形练习的是【 】
A. 图形行进 B. 队形变换
C. 散开和靠拢 D. 原地队形
6.把所教的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先教第一部分,再教第二部分,然后把第一、第二部分联合起来教学,学会后再学第三部分,以此类推,这种分解的方法称为【 】
A. 单纯分解法 B. 递进分解法
C. 顺进分解法 D. 逆进分解法
7.“运动示范”属于以下哪种体育教学方法?【 】
A. 语言法 B. 直观法
C.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D. 游戏与竞赛法
8.以下不属于确定体育目的依据的是【 】
A. 社会发展水平 B. 体育自身的特点
C. 体育手段 D. 人们的体育需求
9.人的上肢骨有【 】块。
A. 64 B. 62
C. 60 D. 58
10.属于无氧运动的项目是【 】
A. 爬山 B. 游泳
C. 自行车 D. 跳远
1.成人女子排球网高【 】米。
A. 2.43 B. 2.20
C. 2.24 D. 2.15
2.在日常体育课教学的身体练习过程中,当看到学生出现步伐生理现象反应时,可判断学生此时疲劳程度为【 】
A. 过度 B. 中度
C. 重度 D. 轻度
3.武术基本功中的蹲马步属于【 】
A. 等长练习 B. 等动练习
C. 向心练习 D. 离心练习
4.体育教师将某一教材内容按授课时数制订的教学计划应该是【 】
A. 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B. 单元体育教学计划
C. 课时教学计划 D. 阶段训练计划
5.羽毛球的握拍技术有正手握拍和【 】
A. 反手握拍 B. 拳握拍
C. 食指型握拍 D. 斜手型握拍
6.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活动【 】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A. 范围 B. 幅度
C. 角度 D. 回旋
7.在进行耐久跑的活动时,会有生理现象“极点”出现,用有【 】的呼吸可减轻“极点”的程度。
A. 深度 B. 节奏
C. 深度和节奏 D. 较平稳
8.可绕三个基本轴运动的关节是【 】
A. 髋关节 B. 肘关节
C. 膝关节 D. 桡腕关节
9.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吸膜厚度由正常到增厚,再到【 】,最后直到【 】
A. 变厚;变薄 B. 变薄;破裂
C. 变厚;破裂 D. 变薄;变厚
10.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时,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区别对待原则、【 】原则、安全性原则。
A. 阶段性 B. 合理性
C. 规范性 D. 经常性
1.排球在发飘球时击球的用力【 】
A. 短促突然 B. 一直送出去
C. 持续用力 D. 慢而缓
2.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组织部分学生直接对其他学生进行帮助,这种分组教学形式属于【 】
A. 随机分组 B. 同质分组
C. 异质分组 D. 帮教型分组
3.运球者利用腿部、上体的晃动使对方产生错觉,在对手做抢球动作时,使其重心产生错误移动,从而有机会从另一方向越过对手,这在足球运动中属于【 】
A. 人球分过 B. 利用穿档球过人
C. 运球假动作过人 D. 利用速度强行过人
4.从运动生理学氧的代谢程度来看,健康有效的运动项目可分为三大类,即【 】
A. 有氧运动、耐力运动及混合运动
B. 伸展运动、耐力运动及有氧运动
C. 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及混合运动
D. 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及混合运动
5.氧热价最高的营养物质是【 】
A. 脂肪 B. 糖类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6.一节45分钟的体育课,结束部分时间一般为【 】
A. 1~3分钟 B. 3~5分钟
C. 5~7分钟 D. 7~9分钟
7.下列队列口令中,动令落在左脚的是【 】
A. 向右转走 B. 立定
C. 向后转走 D. 向左转走
8.学校开展广播体操比赛时,一般采用的竞赛方法是【 】
A. 顺序法 B. 淘汰法
C. 循环法 D. 轮换法
9.在排球比赛中,后排队员在哪一位置起跳扣球才符合规则要求?【 】
A. 在三米线内起跳 B. 在三米线外起跳,起跳时可以踩线
C. 在比赛场上任何地方起跳 D. 在三米线外起跳,起跳时不能踩线
10.20世纪初期,【 】出现了“新体育”学说。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法国
1.做原地前手翻动作时,保护者应该站在练习者的【 】,一手顶其肩,另一手托其腰部。
A. 正前方 B. 正后方
C. 后侧方 D. 前侧方
2.机体疲劳积累时,基础心率【 】
A. 下降 B. 不变
C. 上升5~10次 D. 上升1~2次
3.【 】是学生是否主动和积极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前提。
A. 年龄特点 B. 运动基础
C. 运动项目 D. 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
4.下列哪种训练方法不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有氧耐力水平?【 】
A. 持续训练法 B. 高温训练法
C. 间歇训练法 D. 高原训练法
5.篮球持球队员运用脚步动作和运球技术超越对手的一项攻击性很强的技术是【 】
A. 移动 B. 运球
C. 投篮 D. 持球突破
6.课程密度指教师在一节课中合理运用时间和总时间的比例,分为一般密度和【 】
A. 特殊密度 B. 常用密度
C. 对应密度 D. 专项密度
7.在足球训练的脚颠球技术中,最关键的是【 】
A. 甩大腿 B. 以膝关节为轴
C. 球触脚面时紧张踝关节 D. 身体重心落在踢球腿上
8.由于运动动作的多样性,动作示范要注意“示范面”的问题。示范面有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示范,其中,【 】是武术的套路教学常采用的示范面。
A. 正面示范 B. 背面示范
C. 侧面示范 D. 镜面示范
9.下列不属于体育教学原则的有【 】
A. 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B. 从实际出发原则
C. 全面发展原则 D. 超负荷原则
10.在现代三级跳远技术中,对三跳的基本要求是【 】
A. 一跳平、二跳远、三跳高 B. 一跳远、二跳平、三跳高
C. 一跳平、二跳高、三跳远 D. 一跳高、二跳远、三跳平
1.骨组织由【 】组成。
A. 骨细胞和骨纤维 B. 骨纤维和骨基质
C. 骨细胞和骨体 D. 骨细胞、骨纤维和骨基质
2.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较好的组织能力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及【 】
A. 组合训练能力 B. 教学训练能力
C. 业余训练能力 D. 传统训练能力
3.个人混合泳比赛中,四种泳姿的顺序为【 】
A. 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 B. 蛙泳、仰泳、蝶泳、自由泳
C. 仰泳、蛙泳、蝶泳、自由泳 D. 蛙泳、蝶泳、仰泳、自由泳
4.下列不属于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的是【 】
A. 指导与示范 B. 智力
C. 个性 D. 经验与成熟度
5.人体运动的杠杆、运动的支点、运动的动力分别为【 】
A. 关节、骨、骨骼肌 B. 骨、关节、骨骼肌
C. 骨、骨骼肌、关节 D. 关节、骨骼肌、骨
6.球类运动常用的示范方法是【 】
A. 正面示范 B. 背面示范
C. 侧面示范 D. 镜面示范
7.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六要素包括【 】
①教学任务;②教学对象;③教学目标;④教学策略;⑤教学过程;⑥教学评价;⑦教学方法;⑧教学场地;⑨教学器材;⑩教学信息
A. ②③④⑤⑥⑦ B. ④⑤⑥⑦⑧⑩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③④⑤⑥⑦⑨
8.运动密度(又称为练习密度)是【 】
A. 指各项活动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时间的比例
B. 指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时间的比例
C. 指某一项目的练习时间与上课时间的比例
D. 指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9.在中小学跳远教学中,通常采用【 】米的助跑距离。
A. 12~17 B. 14~19
C. 15~20 D. 16~21
10.下列不属于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基本手型的是【 】
A. 交叉式 B. 抱拳式
C. 叠掌式 D. 互靠式
1.在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发球时,握拍的右手由右侧身体上方向左斜下方挥拍,击球的中下部,往左下部摩擦。他发出的球为【 】
A. 上旋球 B. 左侧旋球
C. 左侧下旋球 D. 右侧下旋球
2.体育学习中有的学生并不喜欢体育活动,他们来上体育课包括进行课余锻炼只是为了获得体育学分,这种动机属于【 】
A. 内部动机 B. 远景性动机
C. 直接动机 D. 间接动机
3.足球运动中,缓冲来球力量的技术动作是【 】
A. 踢球 B. 接球
C. 运球 D. 抢球
4.体育游戏是一种【 】的体育手段。
A. 实践性 B. 科学性
C. 综合性 D. 广泛性
5.下列不属于提高接力跑成绩因素的是【 】
A. 传接棒的方法熟练 B. 各棒次的分工明确
C. 传接棒的时机恰当 D. 助理裁判的位置
6.篮球比赛中,后退跑是队员在球场上背对前进方向的一种跑的方法,是为了观察场上【 】情况。
A. 进攻 B. 防守
C. 攻守 D. 改变
7.剧烈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动作迟缓、胸闷难忍、下肢沉重和不愿意再运动下去等现象,这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 】
A. 极点 B. 第二次呼吸
C. 过度疲劳 D. 呼吸急促
8.在编写学期教学曲变时,某项教材出现的次数等于【 】
A. 该教材时数
B. 该教材时数乘以每次课的教材数
C. 该教材时数除以每次课的教材数
D. 该教材时数乘以每次课的教材数的倒数
9.在跳跃类运动项目中,【 】对跳跃的成绩影响不大。
A. 腾起的初速度 B. 腾起的角度
C. 空中姿势 D. 腾起瞬间身体重心高度
10.在对方发球攻击性弱,发球威力不大,或是将球处理过网时宜采用的软式排球进攻打法是【 】
A. 近网强攻 B. 两次攻
C. 远网调整攻 D. 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