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垫上技巧中燕式平衡的保护与帮助,保护者站侧面,一手扶其【 】,一手托其【 】
A. 上臂、后举腿
B. 上臂、腰部
C. 下颚、后举腿
D. 下颚、腰部
2.奥林匹克文化源于【 】
A. 古印度
B. 古罗马
C. 古巴比伦
D. 古希腊
3.分布在肌肉、肌腱和关节囊等处,能感受机体运动和平衡刺激的感受器是【 】
A. 内感受器
B. 本体感受器
C. 外感受器
D. 特殊感受器
4.羽毛球比赛时,下列情况中,不属于违例的是【 】
A. 发球时,在击球的瞬间,整个球高于发球员的腰部
B. 发球时,球没有落在规定的接发球区内
C. 球触及球场、身体或衣服
D. 发球员在接发球员未做好准备时发球
5.在中长跑比赛中,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这种现象被称为“极点”,下面对“极点”理解错误的是【 】
A. 这个过程必须在身体达到一定运动强度时才能反映出来
B. “极点”并不是体力的终点,而是一个身体适应的过程而已
C. 出现“极点”时可用手按住疼痛部位,减速慢跑,多做几次深呼吸
D. “极点”的出现与准备活动的多少没有关系,主要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有关
6.在接力跑比赛中,第四棒通常安排【 】的运动员。
A. 速度耐力好,传接技术稳定
B. 有良好的弯道跑技术
C. 反应快,起跑好,加速能力强
D. 全队成绩最好,冲刺能力最强
7.下列有关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理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式
B. 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C. 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
D.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注意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8.现代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是【 】
A. 现代科学技术人员
B. 管理人员
C. 科研、医务人员
D. 教练与运动员
9.青少年骨骼生长最快的时期是【 】
A. 9~18岁期间
B. 10~18岁期间
C. 11~18岁期间
D. 12~18岁期间
10.发球时,乒乓球拍后仰向前正方向发力所击出的球具有【 】性能。
A. 下旋
B. 飘球
C. 上旋
D. 侧旋
11.足球比赛中,【 】既是本队防守的组织者、协调者,又是进攻的始发者。
A. 中锋
B. 边前卫
C. 边后卫
D. 守门员
12.学生进行800米/1000米跑时,至终点时突然不动,易造成【 】
A. 肩袖损伤
B. 重力性休克
C. 运动性贫血
D. 运动性血尿
13.体育课独特的功能是【 】
A. 教育性
B. 实践性
C. 娱乐性
D. 健身性
14.对糖、脂肪、蛋白质消化最强的消化液为【 】
A. 唾液
B. 胃液
C. 胰液
D. 小肠液
15.蹲踞式跳远的教学重点是【 】
A. 快速助跑和准确踏跳
B. 起跳技术
C. 腾空动作
D. 落地缓冲
16.下列不属于体育游戏教学原则的是【 】
A. 多样性
B. 教育性
C. 锻炼性
D. 安全性
17.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是【 】
A. 运动动机
B. 运动习惯
C. 运动项目
D. 运动行为
18.体育课教案设计时,教学目标陈述所表达的是【 】
A. 教师的教学行为
B. 学生的学习过程
C. 教学过程
D. 学生的学习行为
19.把震脚架打、蹬踢架打、垫步弹踢、【 】、弓步撩掌、虚步架打、跳步推掌、撩拳收抱八个动作作为少年拳第一套动作的组成。
A. 马步架打
B. 马步横打
C. 马步冲拳
D. 马步推掌
20.标准田径径赛场地的规格为【 】
A. 分道宽为1.20米,分道线宽为5厘米
B. 分道宽为1.22米,分道线宽为6厘米
C. 分道宽为1.20米,分道线宽为6厘米
D. 分道宽为1.22米,分道线宽为5厘米
1.步型和步法练习主要是增进腿部的速度和力量,下列属于步型练习的是【 】
A. 击步
B. 垫步
C. 弧形步
D. 马步
2.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学习攀、爬、钻、跑、接等基本身体活动方法为学习目标的是【 】
A. 水平一
B. 水平二
C. 水平三
D. 水平四
3.下列关于队列队形的基本术语,说法错误的是【 】
A. 间隔是指个人或成队彼此之间左右相隔的空隙
B. 队形的纵深是指从第一列到最后一列的纵长
C. 队列是指所排队伍的行列
D. 基准学生是指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
4.在跳远比赛中,出现【 】不应判试跳失败。
A. 从起跳板两端之外起跳
B. 运动员在抵达起跳板之前起跳
C. 起跳后,在第一次接触落地区前接触了落地区外的地面
D. 在起跳过程中,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分触及起跳线以前的地面
5.小学中年级体育教学时,可通过横叉、纵叉、仰卧推起成桥、握杆转肩、跪坐后躺下、立位体前屈握脚踝等练习发展学生的【 】
A. 瑜伽能力
B. 柔韧性
C. 拉伸能力
D. 肌纤维长度
6.跳高技术包括【 】四个环节。
A. 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B. 助跑、踏跳、腾空、落地
C. 助跑、起跳、过杆、落地
D. 助跑、踏跳、过杆、落地
7.在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同行评价某老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时,其主要的观察点是【 】
A. 口令、讲解与示范
B. 教案、教态与语言
C. 服装、表情和活力
D. 爱心、亲和与幽默
8.【 】是人类的高级活动功能,它是人体对外界信息的反应能力,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语言等重要组成部分。
A. 记忆功能
B. 感知功能
C. 思维功能
D. 认知功能
9.运动过程中,下列能源物质的供能顺序是【 】
A. 糖、蛋白质、脂肪
B. 糖、脂肪、蛋白质
C. 脂肪、糖、蛋白质
D. 脂肪、蛋白质、糖
10.快速跑是以什么练习为主?【 】
A. 强度大的无氧练习为主
B. 强度大的有氧练习为主
C. 强度小的无氧练习为主
D. 强度小的有氧练习为主
11.提高跑的速度取决于【 】
A. 提高反应速度、增加步频、增大步幅
B. 起跑、步频、步幅
C. 起跑快、大步频、小步幅
D. 起跑快、小步频、大步幅
12.水平三5、6年级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运动损伤及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 】处理方法。
A. 人工呼吸
B. 心脏复苏
C. 急救
D. 简易
13.奥运会吉祥物是一届奥运会的独特标志和最有代表意义的纪念品,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 】
A. “冬梦”
B. “雪容融”
C. “飞跃”
D. “冰墩墩”
14.急行跳远技术的关键是【 】
A. 助跑与踏跳的结合
B. 空中动作
C. 踏跳
D. 落地缓冲
15.击剑是一项短兵相接,紧张激烈的运动,胜负常常决定在刹那间。短跑运动员在起跑时的一触即发,球类运动员在球场上闪电般的移动和迅速抢断,都离不开快速反应的作用,都是与对手进行【 】长与短的较量。
A. 灵敏性
B. 速度
C. 反应时
D. 爆发力
16.运动处方健身锻炼主要是采用【 】
A. 有氧运动
B. 无氧运动
C. 有氧与无氧相结合的运动
D. 身体训练
17.在体育教学的原则中,主要解决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的是【 】
A. 适宜运动负荷原则
B. 个性适应性原则
C. 巩固提高原则
D.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
18.骨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形态分类不包括【 】
A. 短骨
B. 长骨
C. 肩骨
D. 不规则骨
19.青少年肥胖除病理性之外,多数是由于过食而又缺乏运动所致。按标准体重计算,凡超过标准体重的【 】为肥胖。
A. 30%
B. 40%
C. 45%
D. 50%
20.在运动过程中,肌肉内会产生一种叫作【 】的物质刺激你的机体,从而使你有酸疼之感。
A. 肌糖原
B. 三磷酸腺苷
C. 磷酸肌酸
D. 乳酸
1.【 】年第【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 】月【 】日在中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
A. 2023;23;3;3
B. 2022;22;2;2
C. 2023;22;2;2
D. 2022;24;2;4
2.标准篮球架的篮筐离地高度为【 】米。
A. 2.90
B. 2.95
C. 3.05
D. 3.15
3.在跳跃技术中,助跑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 】,为起跳创造有利条件。
A. 力量
B. 腾空角度
C. 腾起初速度
D. 水平速度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110米跨栏跑全程技术的是【 】
A. 起跑至第一栏技术
B. 栏间跑技术
C. 途中跑技术
D. 终点冲刺跑技术
5.在进行100米运动项目途中跑时,运动员上体应【 】
A. 稍后倾,头部略低
B. 稍前倾,头部略低
C. 稍后倾,头部正直
D. 稍前倾,头部正直
6.人的上肢骨有【 】块。
A. 64
B. 62
C. 60
D. 58
7.吸烟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伤害,以下关于吸烟的危害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肺能力下降
B. 尼古丁使吸烟者成瘾
C. 烟焦油沉积于肺,诱发癌变
D. 吸烟使身体兴奋,提高运动能力
8.初学者对于某一个运动技术有了初步的理解,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一些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也逐渐消除。此时,该初学者的运动技能处在【 】
A. 泛化过程
B. 分化过程
C. 巩固过程
D. 自动化过程
9.为展示动作的方向、路线,教师动作示范一般可采用镜面示范、正面示范、【 】示范、背面示范。
A. 全面
B. 局部
C. 侧面
D. 肢体
10.学生投篮的手臂侧靠墙,徒手做投篮动作是为了纠正【 】
A. 接球手型不正确
B. 肘关节外展
C. 手臂过早前伸
D. 抬时伸臂不充分
11.终结性评价主要是以【 】评价的方式进行。
A. 体育教学过程
B. 学习效果
C. 体育成绩
D. 技能掌握程度
12.女生肩肘倒立后滚翻的做法是【 】
A. 直腿坐姿开始,上体前屈,然后后倒,同时举腿向后滚动
B. 屈腿坐姿开始,上体前屈,然后后倒,同时举腿向后滚动
C. 直腿坐姿开始,上体后屈,然后后倒,同时举腿向后滚动
D. 屈腿坐姿开始,上体后屈,然后后倒,同时举腿向后滚动
13.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营养素是【 】
A. 糖类、脂肪、维生素
B. 糖类、脂肪、蛋白质
C. 糖类、脂肪、无机盐
D. 糖类、蛋白质、维生素
14.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保证其正常机能的必需条件是【 】
A. 人体外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B. 人体形态的相对稳定性
C. 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 人体排泄的相对稳定性
15.“踏上式”“跨步式”过障碍的区别是【 】
A. 有停顿,起伏大;动作连贯,起伏小
B. 有停顿,起伏小;动作连贯,起伏小
C. 有停顿,起伏大;动作连贯,起伏大
D. 有停顿,起伏小;动作连贯,起伏大
16.技术动作较轻松自如、有节奏感、稳定,能比较顺利和连贯地完成完整动作技术。但是遇到一些新异刺激时,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重新出现。此动作特征属于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 】
A. 巩固过程
B. 泛化阶段
C. 动作自动化阶段
D. 分化阶段
17.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发表在著名的【 】杂志上。
A. 《新体育》
B. 《新青年》
C. 《学校体育》
D. 《体育科学》
18.下列哪种形式属于校内锻炼?【 】
A. 校外自我锻炼
B. 家庭体育
C. 社区体育
D. 课间操
19.在科学的训练条件下,高原的低氧环境给运动员带来的好处不包括【 】
A. 提高血液携氧能力
B. 增强机体的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
C. 刺激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D. 提高耐寒力
20.通过人体本体感觉形成的认知称为【 】
A. 感觉认知
B. 概念认知
C. 运动认知
D. 行为认知
1.能够与周围组织进行营养物质交换的血管是【 】
A. 动脉
B. 小动脉管
C. 静脉
D. 毛细血管
2.在足球比赛中,当裁判员以两臂斜下伸,掌心向前,做连续前摆动作时,判罚是【 】
A. 角球
B. 越位
C. 继续比赛
D. 警告或罚令出场
3.在中长跑比赛中,当跑过一段距离后,机体就会有一定的反应,也就是常说的“极点”,“极点”出现后,机体会表现出哪些症状?【 】
A. 运动能力提高
B. 越跑越轻松
C. 机体的氧供给加强
D. 两腿发软,全身乏力,呼吸困难
4.血液是由【 】和血细胞组成的液体组织,存在于心血管系统中。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5.在篮球比赛中,当一名队员在后场获得控制活球的机会时,他所在的队必须【 】使球进入他的前场。
A. 在3秒内
B. 在5秒内
C. 在8秒内
D. 在10秒内
6.新课程标准下,单元教学计划是指【 】
A. 某一技术动作的教学方案
B. 学期教学计划
C. 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是一种教学内容集合的表述
D. 课时教学计划
7.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小学课间操的频次为【 】
A. 一天一次
B. 两天一次
C. 三天一次
D. 四天一次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意见》要求,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 】课时。
A. 4
B. 3
C. 2
D. 1
9.足球基本技术中,脚背正面踢定位球,应采用【 】
A. 直线助跑
B. 斜线助跑
C. 弧线助跑
D. 不助跑
10.运动性贫血是由于运动过程中【 】数量减少而引起的。
A. 血小板
B. 白细胞
C. 血红蛋白
D. 红细胞
11.素质教育的特征是【 】
A. 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基础性
B. 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主动性
C. 主动性、全面性、主动性、基础性
D. 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
12.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表现出独立和创造的积极态度,体现了体育教学的哪一特性?【 】
A. 条件性
B. 客观性
C. 目标性
D. 主体性
13.以下哪种训练方法是发展快速力量最常用方法?【 】
A. 大重量的极限力量练习
B. 小重量多重复次数的练习
C. 长距离的跳跃练习
D. 中小重量的快速练习
14.用短时间重复训练法发展速度素质时,强度应在【 】
A. 60%以上
B. 70%以上
C. 80%以上
D. 90%以上
15.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 】为主。
A. 直接经验
B. 间接经验
C. 传统经验
D. 亲身经验
16.体操支撑跳跃项目上板起跳时,双脚应踏在踏板的【 】
A. 最前端
B. 后端
C. 弧线最高处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7.排球的发球技术动作中,【 】是最基本的和运用最多的发球方法。
A. 正面上手发球
B. 正面下手发球
C. 侧面下手发球
D. 跳发球
18.少年儿童力量训练的主要方式是【 】
A. 动力性练习
B. 静力性练习
C. 最大力量练习
D. 专项训练
19.乒乓球台的比赛台面长2.74m,宽1.525m,离地面【 】
A. 40cm
B. 52cm
C. 76cm
D. 98cm
20.【 】是人体最小的骨。
A. 锤骨
B. 镫骨
C. 砧骨
D. 锁骨
1.队列练习中,当下达“向左转——走”口令后,身体向左转90°后同时出【 】脚向前迈进。
A. 左
B. 右
C. 前
D. 后
2.推铅球时,握好球后应将球放在【 】
A. 肩部
B. 锁骨窝
C. 颈部
D. 脸部
3.人体做加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通过前庭器官引起的感觉是【 】
A. 触压觉
B. 平衡觉
C. 视觉
D. 听觉
4.影响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是【 】
A. 踏跳与助跑的结合
B. 腾起的高度
C. 腾空姿势
D. 助跑速度
5.下列踢毽子基本技法,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盘踢—足内侧踢
B. 绷踢—肩膀踢
C. 拐踢—单足外踢
D. 磕踢—膝盖踢
6.能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身的性质,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及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 】学习领域。
A. 运动参与
B. 运动技能
C. 身体健康
D.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7.对于起跑犯规的运动员提出警告或取消比赛资格的是【 】
A. 径赛裁判长
B. 发令员
C. 召回员
D. 助理发令员
8.在奥运会沙滩排球比赛中,每场上场的队员是【 】名。
A. 6
B. 5
C. 4
D. 2
9.五指卷拢紧握为拳,其中【 】是手心的一面,也是五指弯的一面。
A. 拳心
B. 拳背
C. 拳面
D. 拳眼
10.下列体育活动中,最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等心理品质的是【 】
A. 慢走
B. 快走
C. 跳山羊
D. 乒乓球
11.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其明显的特点是身体直接参与、体力与智力活动密切配合、【 】
A. 以实践课教学为主
B. 学生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C. 以掌握运动技能为主
D. 师生双边活动为主
12.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学生的【 】划分学习水平。
A. 身心发展特征
B. 运动技术水平
C. 兴趣爱好
D. 体育基础知识
13.【 】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体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A. 唤醒
B. 焦虑
C. 应激
D. 兴奋
14.在人体必需的六种营养素中,糖、脂肪、蛋白质能够为机体提供能量。膳食中的糖、脂肪、蛋白质供给热能的比例要适当,依次为【 】
①15%~25% ②60%~70% ③5%~10% ④10%~15%
A. ②①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5.由于水平三5、6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课外体育活动仍然以【 】性活动为主。
A. 竞技
B. 集体
C. 比赛
D. 趣味
16.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称之为【 】
A. 认知状态焦虑
B. 躯体状态焦虑
C. 心理准备状态
D. 状态自信心
17.标准400米跑道的半径是【 】
A. 36.5米
B. 35米
C. 37.05米
D. 36米
18.【 】是乒乓球快速进攻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杀伤力强是解决战斗的关键技术。
A. 接发球
B. 推挡球
C. 攻球
D. 快攻
19.武术是以【 】为主要内容,以【 】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A. 技击;功法、套路和搏斗
B. 套路练习;搏斗
C. 搏斗;套路练习
D. 套路和搏斗;技击
20.跳远比赛丈量成绩时,须从运动员【 】至起跑线的延长线成直角丈量。
A. 臀部着地
B. 身体任何部位着地的最近点
C. 手着地
D. 后脚跟
1.下列属于足球守门员技术中有球技术的是【 】
A. 抱球
B. 急停
C. 托球
D. 断球
2.在武术器械中,具有气韵洒脱、刚柔兼备的特点,并被称为“百兵之君”的是【 】
A. 刀
B. 剑
C. 枪
D. 棍
3.排球比赛一次进攻中,除拦网外每队最多可击球【 】
A. 5
B. 4
C. 3
D. 2
4.年龄愈小、训练水平愈低,全面训练的比重应该【 】
A. 愈大
B. 愈小
C. 不变
D. 占一半
5.下列最适合采用分解教学方法的是【 】
A. 简单且不能合理分解的动作
B. 简单且能合理分解的动作
C. 复杂且不能合理分解的动作
D. 复杂且能合理分解的动作
6.采用站立式起跑的田径项目是【 】
A. 100米
B. 110米栏
C. 400米
D. 1500米
7.下列选项中,属于肌肉动力性工作的是【 】
A. 向心工作
B. 支持工作
C. 加固工作
D. 固定工作
8.提高过栏速度,【 】,是提高跨栏周期速度、创造优异成绩的根本途径。
A. 提高栏间跑频率
B. 准确踏上起跨点
C. 起跑加速步数固定
D. 起跨腿蹬伸充分
9.教师进行讲解、示范技术动作,使学生对所学技术建立动作概念,这处于教学实施的【 】阶段。
A. 感知
B. 理解
C. 巩固
D. 运用
10.篮球单手肩上投篮中,肘关节伸时,属于对抗肌的是【 】
A. 肱二头肌
B. 肱三头肌
C. 腹直肌
D. 臀大肌
11.环形包扎法的适用部位不包括【 】
A. 额部
B. 手腕
C. 小腿下部
D. 膝盖
12.【 】为体育教学策略选择和体育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
A. 对学生的分析
B. 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C. 教学方法的设计
D. 教学目标的制定
13.手球起源于【 】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瑞士
14.中长跑中的“第二次呼吸”出现在【 】
A. 起跑阶段
B. 途中跑阶段
C. “极点”出现后
D. 冲刺阶段
15.下列肌肉中可通过正压腿练习发展其伸展性的是【 】
A. 股四头肌
B. 腹直肌
C. 股二头肌
D. 胸大肌
16.低单杠一足蹬地翻身上教学中,帮助者站在【 】
A. 杠前练习者体侧
B. 杠后练习者体侧
C. 杠前练习者体前
D. 杠后练习者体后
17.运动性疲劳的判断可从两个方面来判断:主观感觉和【 】
A. 客观检查
B. 客观指标
C. 心理感觉
D. 医生检查
18.体育游戏是实施小学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实现课程目标的【 】
A. 辅助内容
B. 主要途径
C. 有效手段
D. 参考方法
19.排球比赛运用“边一二”进攻战术时,两名攻手应是【 】
A. 三号和六号队员
B. 三号和四号队员
C. 四号和五号队员
D. 一号和二号队员
20.在中长跑运动中出现“极点”现象后,正确的做法是【 】
A. 立刻停止运动
B. 加快跑速
C. 减慢跑速、调整呼吸
D. 加快呼吸频率
1.在画跑道直段分道线时,应该以【 】
A. 跑道外沿为基准
B. 跑道内沿为基准
C. 跑道内突沿外沿为基准
D. 跑道内突沿为基准
2.能有效发展绝对力量的训练负荷是【 】
A. 1~5RM
B. 6~10RM
C. 11~15RM
D. 20~30RM
3.一般来说,造成人的基础心率更低的运动是【 】
A. 短跑
B. 跳高
C. 铅球
D. 马拉松
4.测试身体机能的指标主要有【 】
A. 脉搏、血压、肺活量
B. 力量、速度、耐力
C. 身高、体重、胸围
D. 体形、体格、体态
5.对体育过程结构的认识,经历了由运动教学的单一结构观到体育过程的三阶段结构观的过程,即【 】三阶段。
A. 体育教学、运动实践、学习评价
B. 体育教学、运动后恢复、学习评价
C. 运动实践、运动后恢复、学习评价
D. 体育教学、运动实践、运动后恢复
6.两脚开立,双手扶膝关节外侧,前屈,屈膝半蹲,双手用力向内侧推压膝部,两膝尽量内侧,然后练习10~15次。此练习可矫正【 】
A. X腿
B. 外八字脚
C. 内八字脚
D. O型腿
7.标准羽毛球双打比赛场地的长与宽分别是【 】
A. 12.10米、6.08米
B. 13.40米、5.18米
C. 18.80米、6.20米
D. 13.40米、6.10米
8.低于标准体重的10%~19%,在胖瘦评定中被称为【 】
A. 正常范围
B. Ⅰ度肥胖
C. Ⅱ度消瘦
D. Ⅰ度消瘦
9.下列物质中,因剧烈运动导致在身体积累的代谢产物是【 】
A. 苏氨酸
B. 色氨酸
C. 乳酸
D. 亮氨酸
10.【 】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感情和行为的科学。
A. 运动解剖学
B. 体育保健学
C. 体育教育学
D. 体育心理学
11.在各种突然变化条件下,运动员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能力称之为【 】
A. 耐力素质
B. 运动素质
C. 灵敏素质
D. 柔韧素质
12.田径运动中,运动员应该按【 】方向跑进。
A. 顺风
B. 逆风
C. 顺时针
D. 逆时针
13.适宜的锻炼强度应该在50%~80%,对应的脉搏频率应在【 】
A. 90~130次/分
B. 110~150次/分
C. 110~160次/分
D. 120~180次/分
14.蹲踞式跳远时,【 】的时间相对挺身式跳远较长。
A. 助跑
B. 缓冲
C. 腾空步
D. 起跳
15.乒乓球双打比赛时,两个队员应该【 】
A. 连续击球
B. 不分顺序击球
C. 交错击球
D. 随意击球
16.铅球、铁饼项目比赛时,运动员必须从静止姿势开始试掷,试掷后,身体任何部位触及圈外地面或铁圈上沿,以及掷出的铅球、铁饼没有完全落在落地区线以内均判失败。器械落地后,运动员方可离开投掷圈。离开时,必须从投掷圈【 】走出。
A. 后半圈
B. 前半圈
C. 圆心处
D. 任意地方
17.国际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又称【 】
A. 苏迪曼杯赛
B. 汤姆斯杯赛
C. 戴维斯杯赛
D. 尤伯杯赛
18.以体育竞技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成绩和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是【 】
A. 竞技体育
B. 大众体育
C. 学校体育
D. 社会体育
19.【 】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A. 娱乐体育
B. 竞技体育
C. 学校体育
D. 社会体育
20.50米跑测试中,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称为【 】
A. 动作速度
B. 反应速度
C. 位移速度
D. 力量速度